《道德經(jīng)》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留給后人的寶貴遺產(chǎn),《道德經(jīng)》中所主張的“守柔”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與太極拳主張的“柔”與“慢”,兩者有著極深的淵源。
《道德經(jīng)》與太極拳之“柔”太極拳作為一種技擊拳術(shù),它最本質(zhì)的特色是“以柔克剛”,這一點更是與《道德經(jīng)》中老子所持的“柔弱勝剛強”的觀點一致。“守柔”是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宣揚的最主要的觀點之一。老子認為,“柔”的事物往往最具生命力、最有潛力,比如萬物在初生的時候都是一種柔弱的狀態(tài),但是卻蘊涵了巨大的生命能力,擁有無窮的爆發(fā)潛力,是最富生機的?!叭酥踩崛?,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老子從人類和草木身上歸納出一條原理:成長的事物是柔弱的,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而就有強大的力量;接近死亡的事物都是堅強的,但因為它正在失去生命力,所以它也是脆弱的?;谶@樣的原理,老子又提出“堅強處下,柔弱處上”(第七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第四十三章)。這種柔弱中蘊涵巨大能量的認識也正是太極拳克敵制勝的T-法門。太極拳注重柔的運用,練習(xí)時始終要輕松柔和,不能有僵硬的力道,要在一種輕輕松松、自自然然的狀態(tài)下,進入一種空靈柔順的境界。太極拳譜規(guī)定:“外操柔軟,內(nèi)含堅剛,常求柔軟之于外,久之自可得內(nèi)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弊鳛閯?cè)岵娜g(shù),要達到那種非柔非剛、既柔且剛的境地,首先就要“有心之柔軟”,只有心里寧靜了才能將精神力量貫注全身,既而將身心之意念與力道發(fā)于掌指。由此可見,“柔”字訣可謂是太極拳的根本宗旨。、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表達的核心觀點“柔弱勝剛強”在太極拳中也體現(xiàn)得十分充分。太極拳柔,但并非純粹的“柔”,還包含了剛勁與巧勁在里面。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要做到以柔弱之勢勝剛強之姿,其中有兩個字可供參詳,一謂“黏”,一謂“化”。“黏”,即雙方交手之時,以手相黏,在屈伸進退、你來我往之間,既不放也不使強力,是要黏著對方不放,順著對方使力的方向而運動,與對方之勢保持一致,運用太極的圓形軌跡做運動,以此使對方的力道無法使出。這種“黏”的方式,是太極拳使力貴柔的體現(xiàn),是在太極拳練習(xí)者動作舒展且柔軟之后方能達到的效果。在拳來掌往之間,如跗骨之蛆,讓人無從擺脫,無法使力,以此來達到“以柔克剛”的目的。“化”,是化去的意思。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論及:“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這里的“走”即是“化”的意思,在“黏”的基礎(chǔ)上加之以“化”,將對方的力道引導(dǎo)、轉(zhuǎn)移,即可以將對方之力化于無形。太極拳是一種力道圓柔的拳術(shù),運力之道在于柔勁,而力道運行的軌跡則是“圓”。遇到剛直之力時,以“柔”之力“黏”之,再以“圓柔”之力加以引導(dǎo),如此一來,對方之力就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化于無形。太極高手之中,曾有將鳥雀置于掌中而鳥雀不能飛翔者,這并非危言聳聽,只不過是高手純熟的力道能將“化”字訣運用到隨心所欲的境地,將鳥雀助飛時的蹬腳之力化去,包含了一種巧勁于其中,將太極圓柔之力善加發(fā)揮的結(jié)果?!盎钡牧α窟\用到了純熟之境時,不但能化去對方之力,還可借力打力,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黏”與“化”,是太極拳中以柔克剛所使用的技巧。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就需要做到《道德經(jīng)》中所言:“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第十章)這種如同無欲的嬰兒一般的狀態(tài),是一種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柔,是將剛蘊涵于其中的柔,是一種從心所欲、收放自如的狀態(tài)。《道德經(jīng)》與太極拳之“慢”《道德經(jīng)》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又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這里所言之“道”,無聲無形,先天地而存在,循環(huán)運行不息,是產(chǎn)生天地之“母”,是萬事萬物存在和運動發(fā)展依存的規(guī)律,是一種根本。而這種自然之道講求的是一種遵循本源、循序漸進、無急功近利思想的過程。這樣來看,太極拳的另一特點——“慢”——就顯得非常必需了。太極拳的練習(xí)講究“自然之法”,講究一種過程的體悟和感受,不可操之過急,要以平靜柔和的心態(tài)來勤加練習(xí),只有這樣方能有長足的進步。這樣的特點顯示于外就是“慢”。“慢”,能使氣息流遍全身,能使身心與周遭的環(huán)境合為一體,在心神合一的狀態(tài)下練就太極的內(nèi)功修為,成就太極拳內(nèi)外雙修。究其“慢”的原理依據(jù),主要有以下幾點。1.練習(xí)太極拳必須從“慢”開始太極拳講究的是一種陰柔與虛靈的力,練習(xí)的時候要注重身體各部位的扭轉(zhuǎn)與調(diào)動,并且在運力時要使精神統(tǒng)一,注意力集中,讓全身上下每一塊肌肉都能充分協(xié)調(diào),以此達到力量與精神的統(tǒng)一。這樣的境界在初學(xué)者看來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必須從“慢”入手,只有將速度放慢,才能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一點上,才能在運力之時體會太極圓柔之力的奧妙之處,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特別是在與人交手時,看似緩慢的推送恰恰是在掌握了對方力道的來勢與去處之后最行之有效的防御與進攻之術(shù)。當力量與精神集中到一起時,“黏”與“化”的巧力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就能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2.太極拳是一種注重氣息練習(xí)的內(nèi)家拳“一開一合,足稱拳術(shù)之妙”,“一開一合,有變有常,虛實兼到,忽顯忽藏”。所謂“開”與“合”,即是“吸”與“呼”。只有將呼吸的頻率調(diào)節(jié)到與身體的動作相一致,才能將全身上下的肌肉協(xié)調(diào)調(diào)動,方能發(fā)揮太極拳看似緩慢實則靈活的勁道?,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長壽的人的呼吸都是緩慢而又綿長的,這與太極拳的呼吸之法不謀而合。太極拳講究煉氣,在日復(fù)一日的練習(xí)中,使氣息達到既綿細又悠長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而要做到這樣的程度,必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慢入手勤加練習(xí)、善于體悟的結(jié)果。3.太極拳之“慢”包含了另一種層面的“快”作為一種技擊之術(shù),太極拳必定要有武術(shù)的基本特點,要能取勝于人。所以太極拳的“慢”就不可能是一種消極和純粹的緩慢,其實也是有“快”的因素在里面,只是這種“快”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快”,而是一種相對的“快”。如拳經(jīng)上所說:“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薄氨瞬粍樱翰粍?,彼微動,己先動?!边@種“快”是建立在太極拳“慢”的基本特色上的。太極拳的慢主要是要讓運拳之人的身體與精神達到無上統(tǒng)一的境界,而在與人過招之時,這樣的境界必能掌握先機,一擊即中,所以這里的“慢”實則是暗含了一種搶占先機的“快”在里面。這種“快”隱含在“慢”之中,同時也依賴于“慢”的存在而發(fā)揮作用。所以說太極拳的“慢”是包含了另一種意義的“快”在里面,至于何時需快、何時要慢,就全看習(xí)者的修為與判斷了。武術(sh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之一,而太極拳乃中華武術(shù)之奇葩,研習(xí)太極拳并將之發(fā)揚光大是將我國傳統(tǒng)技藝與經(jīng)典傳承下來的不可或缺的一步。要將其發(fā)揚光大必須要將它研究透徹,所以對于太極拳理論來源的研究也是必需的。太極拳理論與《道德經(jīng)》聯(lián)系緊密,要真正領(lǐng)悟太極拳的精髓和它內(nèi)在的精神價值就需要對兩者進行比較研究,從中找尋真正能體會太極妙著的途徑?!兜赖陆?jīng)》可謂是太極拳理論的基礎(chǔ),而太極拳則是《道德經(jīng)》在武術(shù)方面的成果。兩者息息相關(guān),是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